朋友们大家好,最近Elon Musk推出了Brian Machine Project,就是把电脑连入人的大脑,然后通过大脑去控制电脑。其实我们人类已经尝试过类似的把机器结合肉体,比如心脏起搏器和人工耳蜗,这些都已经是广泛商用化的案例了,而且有很多相关公司涌现出来,其中人工耳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替代一个器官的”人工器官“。
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人工耳蜗这个行业,人工耳蜗是三类医疗器械,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,植入体需要手术植入。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处理器接收声音后处理,发射信号到植入体,植入体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觉神经。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器,不过因为听力损失不是线性的,所以目前更多用的是数字式助听器,不是简单放大,而是有的频率损失严重就放大多一些,有的频率损失小就小一些,这样助听器就可以有效补偿听力,还对声音进行放大处理,通过鼓膜、听骨链、耳蜗、听神经到达大脑,算是耳朵的“增强设备”外挂。
目前一般认为90分贝以下,助听器可以有效助听。90分贝以上,助听器补偿效果有限,通常建议做人工耳蜗。不过,什么情况下配助听器什么情况下做耳蜗,还是要依据患者本人的实际情况而定。本身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有效范围也不是非常明确。比如70分贝以下,肯定助听器;90分贝以上,一般是耳蜗;但70-90,就是助听器也有效果,在国外一些听力医疗发达地区也可以植入耳蜗,两种选择都行。
人工耳蜗这个行业主要是寡头垄断,奥地利的medel,美国的AB(advance bionics) 澳洲的cochlear三分天下。09年瑞士一家做助听器的公司sonova又把AB收于旗下。其中sonova和cochlear都是上市的,而medel是一家私有公司,所以我们没有相关的数据。但从公开数据上看,cochlear应该属于绝对的龙头,市占率超过50%,而另外两家则各占20%左右。
这个人工耳蜗的市场是很大的,在中国有2780万人有听力障碍,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,这个数字还在扩大中,而目前全球人工耳蜗植入术者已超过60万例,而我国仅超过5万例,占比为8.3%。这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人工耳蜗的价格太贵了,这些国外的产品价格都在3万美金左右,国产价格便宜6-10万,这使得很多家庭望而却步。
在国外人工耳蜗在成年人市场上的渗透率仅为3%,空间巨大。
下面我们来看看两家海外公司的数据,cochlear和sonova的收入增速大约在9-10%之间,虽然公司每年增速都在10%左右,不算是很快速,但从10年的数据来看公司增长的持续性很强,几乎每年都在增长。
Cochlear收入:
Sonova 的5年财务数据:
这两家公司从利润角度上来看也基本和收入同步,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两家都很高,达到了70%左右。这也能看出垄断市场下高毛利是可以期待的,未来市场增长应该主要来自于中国等目前还没有普及的国家。所以这几大巨头都有中国战略,首先cochlear要在四川投资5000万澳元设立工厂,用于生产耳蜗植入设备与声学处理器。
从估值的角度两家公司也都不算是便宜,一家接近49倍,一家30倍,考虑到龙头,cochlear享受了一定的估值溢价,但可以看出市场对持续增长,护城河高,且相对垄断的公司和行业给了很高的溢价。
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,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编!
朋友们大家好,最近Elon Musk推出了Brian Machine Project,就是把电脑连入人的大脑,然后通过大脑去控制电脑。其实我们人类已经尝试过类似的把机器结合肉体,比如心脏起搏器和人工耳蜗,这些都已经是广泛商用化的案例了,而且有很多相关公司涌现出来,其中人工耳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替代一个器官的”人工器官“。
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人工耳蜗这个行业,人工耳蜗是三类医疗器械,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,植入体需要手术植入。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处理器接收声音后处理,发射信号到植入体,植入体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觉神经。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器,不过因为听力损失不是线性的,所以目前更多用的是数字式助听器,不是简单放大,而是有的频率损失严重就放大多一些,有的频率损失小就小一些,这样助听器就可以有效补偿听力,还对声音进行放大处理,通过鼓膜、听骨链、耳蜗、听神经到达大脑,算是耳朵的“增强设备”外挂。
目前一般认为90分贝以下,助听器可以有效助听。90分贝以上,助听器补偿效果有限,通常建议做人工耳蜗。不过,什么情况下配助听器什么情况下做耳蜗,还是要依据患者本人的实际情况而定。本身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有效范围也不是非常明确。比如70分贝以下,肯定助听器;90分贝以上,一般是耳蜗;但70-90,就是助听器也有效果,在国外一些听力医疗发达地区也可以植入耳蜗,两种选择都行。
人工耳蜗这个行业主要是寡头垄断,奥地利的medel,美国的AB(advance bionics) 澳洲的cochlear三分天下。09年瑞士一家做助听器的公司sonova又把AB收于旗下。其中sonova和cochlear都是上市的,而medel是一家私有公司,所以我们没有相关的数据。但从公开数据上看,cochlear应该属于绝对的龙头,市占率超过50%,而另外两家则各占20%左右。
这个人工耳蜗的市场是很大的,在中国有2780万人有听力障碍,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,这个数字还在扩大中,而目前全球人工耳蜗植入术者已超过60万例,而我国仅超过5万例,占比为8.3%。这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人工耳蜗的价格太贵了,这些国外的产品价格都在3万美金左右,国产价格便宜6-10万,这使得很多家庭望而却步。
在国外人工耳蜗在成年人市场上的渗透率仅为3%,空间巨大。
下面我们来看看两家海外公司的数据,cochlear和sonova的收入增速大约在9-10%之间,虽然公司每年增速都在10%左右,不算是很快速,但从10年的数据来看公司增长的持续性很强,几乎每年都在增长。
Cochlear收入:
Sonova 的5年财务数据:
这两家公司从利润角度上来看也基本和收入同步,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两家都很高,达到了70%左右。这也能看出垄断市场下高毛利是可以期待的,未来市场增长应该主要来自于中国等目前还没有普及的国家。所以这几大巨头都有中国战略,首先cochlear要在四川投资5000万澳元设立工厂,用于生产耳蜗植入设备与声学处理器。
从估值的角度两家公司也都不算是便宜,一家接近49倍,一家30倍,考虑到龙头,cochlear享受了一定的估值溢价,但可以看出市场对持续增长,护城河高,且相对垄断的公司和行业给了很高的溢价。
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,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编!
立即评论